近日,国务院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进行第九次专题学习。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北京市有关部门、单位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多元参与、系统观念等方面着手,推动协同促发展。
中度老龄化社会 “一老一小”问题较为突出
民政部官网日前发布《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意味着,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乐享晚年正在成为社会重要话题。

2025-08-04,在宁夏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医疗产品 毛竹摄
当前,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供给短缺是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双重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劳动年龄人口就业半径扩大,家庭小型化、空巢化,鳏寡孤独老年人越来越多。不仅能够照料老龄人口的家庭成员越来越少,而且合格的保姆人数少、价格高、流动快,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专业护理服务人员短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用于养老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急剧上升,对养老财富的需求将显著增加。
国务院第九次专题学习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要客观辩证看待老龄化发展新形势。既要高度重视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又要看到老龄化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老龄人口也是宝贵的资源。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增强战略预判、做好前瞻部署,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加强服务、资金和制度保障,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培育发展新动能。
目前,老龄化、少子化成为人口发展战略的重点,养老问题和生育问题既有各自独立的领域,也存在复杂交叉的部分,我国人口“一老一小”问题较为突出。
守护“夕阳红” 北京各界积极应对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北京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494.8万人,占22.6%。北京相比较全国,更早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北京也在不断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养老服务新方式。
位于东四十三条胡同深处的北京市东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内,人们充满了“松弛感”,工作人员在院里支起了遮阳伞,在台阶上安装了别致的座椅,俨然夏日街边的露天咖啡厅。走进室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绿植,让人心旷神怡。这里不但有咖啡、书籍,还有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工作人员给它起了个名字——幸福咖啡馆。前来参观体验的老人纷纷表示:“我们老年人在这里聊聊天,喝喝咖啡,也感受一下年轻人的潮流。”
相比较东城区的“潮流”,丰台区则更关注高龄老人的“夕阳红”。2023年,丰台区实施“百岁老人幸福工程”。丰台区民政局以“为百岁老人提供个性化为老服务”为基础,全方位跟进百岁老人的健康状态及个性化需求。项目开展以来,共为144名年龄在99岁以上老人建立了服务档案,与43名老人签订了服务协议,为38名老人筹备生日会并送上生日祝福;开展中秋、重阳、春节等节日慰问80余人次,提供各类服务1450人次。
除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企业也逐渐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老年群体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字鸿沟”“数字陷阱”问题也日渐凸显。
蚂蚁公益基金会推动的“蓝马甲行动”利用“技术+服务”探索可持续助老模式。依托蚂蚁集团的科技能力,项目持续探索老年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同时深扎社区,开展线下服务,借助在地社会组织、志愿者力量,为老年群体开展反诈防骗、手机使用等面对面课程。

2025-08-04,北京链家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东里南社区活动中心举办“小手拉大手——我教爷爷奶奶用手机”公益课 链家供图
北京链家则积极发挥其社区优势,从2018年起开展“我来教您用手机”项目,至今已走进3549个社区,开设课程14823次,服务老人25.4万人次。通过手机课,很多老人不仅学会了微信支付、滴滴打车、网上挂号、线上购物等基础操作,还解锁了手机拍照、抖音剪辑等新技能,生活更加便捷丰富。其中2000名经纪人志愿者,通过门店答疑、社群互动,随时随地为老人提供触手可及的服务。
2024年暑期,北京链家还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我教爷爷奶奶用手机”公益课,318名青少年化身“小讲师”,帮助社区老人解锁手机技能,乐享数字生活。这一创新实践也将青少年群体纳入助老服务中,传递尊老助老的美德。
“三驾马车”共抓养老服务新局面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创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探索实践中,北京市如何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汉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市民政局将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善社会、有爱家庭协同推进,着力发展专业养老、普惠养老、智慧养老、温度养老、阳光养老。
他表示,在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同时,引导各方主体各尽其责、协同联动。支持社会力量慈善捐赠、关心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督促引导家庭成员切实履行家庭赡养义务,为养老服务提供经济支持,为老年人特别是“老老人”提供精神关爱服务。
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社会需要面临的课题,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需积极加入到养老服务行列来,未来将形成一种政府、家庭、社会三驾马车齐驱并进抓养老的局面,共同发力,解决养老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东里南社区党委书记曹红莉表示,多家企业在助老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像链家的“小手拉大手”手机公益课通过整合企业资源,连接周边青少年群体,共同助力社区老人的数字化生活,希望它能够逐渐演化为一个常态化的社区服务项目。同时,也期待更多企业、青少年志愿者走进社区,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为社区助老服务。(顾晨阳)